關於心晴
服務項目
專業人員
就診資訊
專欄文章
自律神經失調專題
最新消息
回首頁
 
心晴聯合專科診所_專欄文章
其他文章
董氏基金會邀稿
2005/11/28
陪伴自殺者親友的要訣

最近新聞報導校園中發生了幾起青少年自殺事件,同班同學常常出現愧疚與自責(未能即時拉他一把、警覺心太低、與自殺者生前衝突不斷)的情緒,或存在著自我貶抑、羞恥感、被背叛、深層的憤怒(因為自殺行為意味著自殺者拒絕與同儕溝通),悲傷反應持續數月仍無法回復正常的生活。雖然「哀慟」是喪親、喪友者正常的情緒反應,但若久久無法恢復「自殺事件」發生前的生活,就很可能是一種過度的「病理性的悲傷反應」。

我們從日常生活中許多現象可以察覺自我或家人的悲傷反應是否過度:一、談到自殺者常有強烈的自責、難過、憤怒等感覺。二、在與逝者有關的生日、忌日、紀念日等,有強烈的悲傷感覺。三、不願再參與學校或與自殺者有關的活動。四、經常出現無法解釋的暴怒、衝動行為、自傷行為。五、過度擔心身體的狀況,甚至有慮病的傾向。

週遭的親友、同儕、學生若出現悲傷反應,協助他們表達情感是很重要的;此外持續的聆聽與支持、允許個別的情緒差異、給予足夠的悲傷時間等都是切身可行的方法;想想看,自古以來人們不也藉由葬禮、祭祀、守喪、信仰等活動來完成「哀慟」,只是在工商社會下,一切講求時效,便宜行事下的儀式往往讓悲傷反應無法完成。不可諱言的,即使給予足夠的時間和支持,仍是有許多人無法有效、完整地走過悲傷,回復原有的生活,此時轉介專業的悲傷治療與輔導,就有其必要性了。

成功走過悲傷是很重要的,唯有如此,才能正向地表達並處理潛在的情緒壓力,克服對於新生活的恐懼與不安,並以健康、堅毅、開朗的生命活力,投注在嶄新的人際關係與生活事物中,勇往直前,邁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