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晴
服務項目
專業人員
就診資訊
專欄文章
自律神經失調專題
最新消息
回首頁
 
心晴聯合專科診所_專欄文章
其他文章
中國時報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八月三十日 醫療保健版
老年人可以不憂鬱
張先生,六十八歲,公務人員退休,喪偶,獨居公家宿舍,患有高血壓及關節炎。兩個兒子都已移民,在台親人只剩下女兒,小女兒很掛心老爸爸,多次要求張先生北上同住,方便照料;不過,張先生在南部住習慣了,嘗試小住了幾次,還是覺得一個人住比較自在。 近兩個多月,張先生老是抱怨記性不好,東西也常常弄丟;小女兒也覺得老爸爸變得不愛講話、容易生氣;睡眠不好,清晨一兩點就會醒來;食慾差,成天說頭暈、腳痛、胸口悶,小女兒擔心︰老爸爸是不是得了「老人癡呆症」?

在身心門診中,類似張先生的案例並不少見;他所罹患並非老人癡呆症,而是老年期憂鬱症,其基本特徵是,患者心情沮喪(尤其是早上剛起床的時候),對生活失去興趣、沒有活力,食慾減退、體重減輕,睡眠品質惡化(入睡困難、整夜睡睡醒醒、半夜醒來無法再入睡等),看待事情較為悲觀、缺乏彈性。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期憂鬱症,患者常常不會主動表達情緒低落,許多老人家反而會以抱怨「這裡痛」、「那裡痛」來表現,家人稍不注意,很可能低估其情緒上的障礙,徒然遊走於各科門診間。

一般而言,中老年人在退休後,人生奮鬥的目標頓失;人生發展至此,也常要面對喪偶、兒女成家、親友凋零等「艱苦」的議題;再者,生理機能老化及慢性病痛纏身,常會讓老年人更感空虛。這在任何文明國家,都是免不了要面對的問題。統計發現,15%-20%的老人家都有憂鬱傾向。
有些患者,在病情嚴重時會抱怨無法思考、健忘、常弄丟東西等,臨床上稱之為「假性癡呆症」(見表)。其實只要正確診斷,經過適當地治療,「失智」的現象可以戲劇性地恢復正常。另外,許多老年人慢性疾病用藥,例如降血壓藥、類固醇、抗生素、止痛藥、化學治療劑等,也可能造成「憂鬱狀態」,臨床上不可不慎。
雖然老年期憂鬱症不易診斷;但其治療並不困難,藉由支持性會談、團體治療、新型抗鬱劑等方法,老人家在2-3週後,睡眠、食慾就會有明顯的改善,而沮喪、缺乏樂趣等困擾,也可以逐漸獲得緩解;少數患者,存有特定的適應困難與人際衝突,則可經由心理治療、家族治療來獲得改善。整體而言,老年期憂鬱症是可以痊癒的,只要願意接受醫師的指示,很快的,患者就可以重拾往日笑顏,不必疼痛、不再憂愁。

老年期憂鬱症與老人癡呆症的比較
  老年期憂鬱症 (假性癡呆症) 老人癡呆症(失智症)
病情發展 突然、進展迅速 緩慢
認知功能 患者擔心能力減退 患者自己無法察覺
情緒變化 焦慮、沮喪、罪惡感 淡默、平板
記憶障礙 廣泛性減退 陳年往事較不受影響